中国零售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提要 中国加入WTO后,外资零售业加快了进入中国的步伐,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我们的国内零售业应该学习外资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营销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同时应该积极的发挥自身的优势。
一、目前形势
(一)国内趋势。自外经贸副部长龙永图宣布中国入世时间确定在2001年11月10至今,已经过了三个年头。距离今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时承诺的零售业正式向外资开放的日子已近在咫尺。一方面,政府官员多次重申,零售业会严守入世承诺,不会提前开放;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超前兑现入世承诺。原国家经贸委称,到1999年底,正式获得中央批准的外资零售企业只有21家;到2001年7月,各地擅自批准设立的非试点外资零售企业已经达到316家。对本来就势单力薄的国内零售企业来说,根本没来得及在保护期内享受切实的保护措施,反而那些违规操作的外资商业企业,还在享受一些“超国民待遇”。
(二)国际形势。目前世界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中的70%已经在中国登陆,像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和欧尚、德国的麦德龙、日本的伊藤洋华堂等零售业巨头,已经逐步在我国形成了一定的网络规模,而且全都拟定了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的计划。在2004中国零售业高峰论坛会议上,有专家指出,今后15年,全球经济的主战场在中国,中国市场的潜力以及潜力的爆发速度,超过世界上任何国家。那么,中国零售业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是与狼共舞,有所作为;还是节节败退,葬身狼腹?这是中国零售业面临的一道必解命题。
二、未来预测
(一)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问题。在过去的10年里,我国零售业走完了国外零售业150年的商业历程,西方发达国家历经8次零售革命形成的20余种业态几乎全部在我国出现,一个城市从只有几家发展到数十家商厦争雄的局面。这种迅速的扩张并非是一件好事,在2005年中国流通业即将全面对外开放之际,令许多业内人士担忧的不是外资抢滩中国,而是内资的盲目扩张。近3年来内资企业在营销观念、市场化和内部管理上获得长足进展,但还不具备迅速扩张的条件。当初以亚细亚、赛特为代表,零售企业在市场上四处布点,结果由于内部人员储备、管理等不足最后不得不收缩战线。
在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零售业差距也不断显现出来。国内有专家认为,我国零售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在50年左右。即我国当前零售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营销方式及服务水平等方面只相当于发达国家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水平。
首先是认识上的差距。“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在我国影响很深。目前,零售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在理论上加以深入的阐释和明确,因而其发展往往会受到很多阻碍。
其次是企业经营的差距。近几年,我国零售企业平均毛利率水平在17%左右,而平均纯利水平不到2%;而国外大型跨国零售企业的毛利率一般都在10%左右,但纯利却有3~4%。国外零售企业尽管人工成本较高,但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却使其成本远远低于我国。
再者是规模上的差距。2002年全球30家最大的零售商门店数总和在12万个以上,遍布88个国家和地区。世界上最大的跨国零售企业集团沃尔玛公司2002年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2%,达到2465.25亿美元,是我国2002年零售企业百强销售总额的7倍多。
最后是政府管理上的差距。发达国家不但有零售业发展的战略规划,而且在法律和行政方面也为零售业发展提供了保证。而我国目前没有对零售业发展的系统规划,相关的法律体系还未形成,有关零售业的管理和统计制度还不规范。
此外,我国零售业在业态结构、营销方式、跨国经营以及对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也有较大的差距。并且我国国有零售企业有着较重的历史负担,在制度创新方面与发达国家的零售企业相比,能力也明显不足。正是因为存在这些差距,我国零售业需要通过扩大开放加快自身发展,提高管理水平,以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二)专家预测。麦肯锡公司的有关分析认为:在未来3—5年内,中国零售业60%的市场将由3—5家世界级零售巨头掌握,30%的市场将由中国国家级零售巨头把持,剩下10%则掌握在国内地区性零售巨头手中。
但国内有些专家认为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出现,其主要原因:一是国内零售企业目前发展很快,如果保持这种速度发展,未来几年国内零售企业的竞争力会大大提高。二是零售业不同于生产行业,其社会性因素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技术性因素的影响,即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将在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这方面,国内企业要比外资企业有一定优势。三是政府从民族企业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考虑,会采取一定变通手段对外资零售企业进行约束,不会听任其发展成为中国零售业的主体。四是零售业进入壁垒不高,并且有很强的外溢性,即一个企业的管理模式、营销手段、经营理念等很容易因人员流动等因素被其他企业仿效。五是外资零售企业不可能全方位同中国企业展开竞争。它会重点在大中城市发展自身优势较为突出的连锁超市、购物广场、专卖店、精品店等,其他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还将是以中国企业为主导。
清华大学魏杰教授认为“国外零售业的大冲击,有可能使我们的国有商业基本垮台。一定要说有利有弊的话,利的方面是,未来我们的生产必须按照国际零售业的标准决定自己的成本、产品质量和性能,对促进中国加工企业的不断按照国际标准提升发展有好处;但国外零售业进入,有可能产生的问题是:不采购中国产品。因为它是全世界采购,把最低成本最好效益最好质量的产品采购来交给消费者。一旦按照这种要求在全球采购,不采购我们企业的产品,很多生产企业就会无法生存。这对中国的生产企业是极大的威胁,会有一大批企业无法适应而破产。”
三、结语
在目前的零售业态中,超级市场是一个主流趋势。全面开放之后,国内商业零售业形势不容乐观,因为地方政府想招商引资、外商想全盘吞食我国商业的这些因素都没有改变。另一方面,从国际经验看,一个分销领域被外国公司控制的国家,也很难再有民族工业的品牌商品。因此,加强对分销领域市场开放的管理,不仅有利于国内流通企业迎接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挑战,而且对维护工业企业的国内市场也有重要意义。中国的零售业市场既要依靠与政府的相关政策,借鉴其他国家的法律、法规,又要振兴本民族的流通业。走出一条适合于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